以秦皇岛港为例,7月多数时间港口锚地下锚船舶量不足30艘,8月多数时候也只停留在40艘左右,远远低于近年来100艘以上的平均水平。
煤电一体化、煤焦化一体化、煤炭现代物流等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步伐加快。近年来,我国煤炭工业加快推进结构调整,行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煤矿数量由2005年的2.48万处减少到2012年的1.4万处左右,平均单井规模由9万吨增加到26万吨。梁嘉琨是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24日举行的《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报告》发布会上作出上述表示的。梁嘉琨介绍说,全国煤炭产量由2005年的23.5亿吨增加到2012年的36.5亿吨,年均增加1.9亿吨新金融记者就此事致电山西省金融办,山西省金融办表示尚未收到有关煤炭银行的相关材料。多数情况下,煤企在银行的贷款不成问题。
企业未来的融资需求完全押在一个新建银行上不是很放心。拥有庞大资金量的煤炭企业向来都是各家银行争夺的优质客户,煤炭银行开出的收益高、低风险的存款收益势必会带走商业银行原有的存款资源。首先是俄罗斯对外国的资本参与本国资源开发存有戒心。
一是加强中俄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增进双边相互信任理解。针对俄罗斯对外国的资本参与本国资源开发存有戒心,增强政治互信是推进中俄煤炭合作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前提。然而,多年来由于煤炭产业自身发展情况的客观制约,双方所关心的利益点不能完全吻合,中俄煤炭领域的合作一直没有大的突破。对于开工生产见效益的项目,由于利益的驱动,经常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干扰,甚至被迫停工停产等。
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我们应尽量满足俄方的需求,这样才能使中俄双方的煤炭合作规避风险,使中俄煤炭合作长期可持续发展。中俄两国煤炭资源在地理上接近,供给和需求互补,双方的合作似乎是理所当然的。
二是企业走出去,在俄开发煤炭矿产,获取产品分成。中国的发展和强大,不会对俄形成任何危险,相反,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不仅可为俄罗斯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有利于扩大双边贸易和投资,也将为俄经济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那么中俄煤炭合作前景如何呢?双方煤炭合作有哪些制约因素?未来怎样开展合作?近日,记者带着诸多问题采访了黑龙江当代中俄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俄罗斯经济政策研究专家宋魁。对中俄煤炭合作,宋魁提出了以下建议。
建议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广泛开展与俄罗斯在煤炭领域的合作,建立多层次沟通协商机制。俄罗斯远东地区与中国东北毗邻,大规模开发俄远东地区的煤炭资源,对中国来说能够节约运输成本。中俄加强煤炭合作,一是通过贸易渠道增加从俄进口煤炭。目前,虽然俄对外国特别对中国合作开发其资源存有一定戒心,但是,俄能源的发展原则是国际合作。
双方强调,利用铁路向中方出口煤炭和通过中国境内铁路运输煤炭是快速发展两国煤炭领域合作的重要条件。这是贷款换资源模式的又一次复制。
详细了解俄罗斯煤炭出口港口、铁路运输能力,煤炭种类、质量和价格等,探讨俄罗斯煤炭出口中国的可持续性。四是注意规避煤炭合作风险。
而在俄罗斯投资一条铁路并非易事,由于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地区跨度非常大,加上气候和地质条件恶劣,在俄罗斯投资建设一公里铁路需要150万美元,远远高于国际平均价格的60万~80万美元。同时,俄罗斯的煤炭资源种类齐全,从炼焦煤到动力煤,各种煤种都有分布。不过,俄罗斯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极不平衡,其煤炭资源有75%以上分布在亚洲部分,特别是在远东地区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储备。俄罗斯林权、矿权及土地使用权等竞标不规范,缺乏透明度,暗箱操作严重。俄罗斯对资源和能源的控制尤其严格,这与它长期以来的大国心态有关。从煤炭储量、生产和出口能力分析,俄是中国发展煤炭合作非常有潜力的伙伴。
此外,双方可开展定期互访和培训方面的合作,成立中俄煤炭行业联合工作组等。俄罗斯的煤炭工业虽然已有200多年历史,然而,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俄罗斯煤炭的地位却远落后于石油和天然气,在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中排在末尾。
如,加大专项资金扶持力度,设立对俄能源原材料投资合作专项基金。对俄罗斯而言,选择与中国进行合作,不仅能够带动俄罗斯煤炭业的整体发展,还能够为沉寂多年的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是全方位多层次地加强中俄煤炭合作。中俄能源合作的顺利推进得益于两国各层级之间卓有成效的对话机制。
中国则为俄罗斯提供总共60亿美元的贷款,共同开发俄罗斯远东地区煤炭资源,并帮助俄罗斯修建铁路、公路等煤炭运输通道,购买矿产挖掘设备等。与澳大利亚等煤炭出口国相比,俄罗斯国内的市场化程度相对有限,可能成为中俄煤炭合作中的一个阻碍因素。中俄两国在石油、天然气以及电力等能源领域达成了一系列合作协议这种心态影响到俄罗斯的国家战略思维和战略定位,因此中国与俄罗斯合作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除煤炭贸易外中俄双方可在煤炭开采、投资和培训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中俄两国煤炭资源在地理上接近,供给和需求互补,双方的合作似乎是理所当然的。
中国的发展和强大,不会对俄形成任何危险,相反,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不仅可为俄罗斯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有利于扩大双边贸易和投资,也将为俄经济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从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利益出发,我们应加强同俄罗斯发展煤炭合作。
对俄罗斯而言,选择与中国进行合作,不仅能够带动俄罗斯煤炭业的整体发展,还能够为沉寂多年的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俄罗斯远东地区与中国东北毗邻,大规模开发俄远东地区的煤炭资源,对中国来说能够节约运输成本。
2010年9月27日煤炭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的议定书所确定的合作项目,规定未来5年俄每年向中国出口煤炭1500万吨,此后在积极协调解决运力问题的基础上,力争将出口量提高至每年2000万吨。中俄煤炭合作无大突破谈及未来中俄煤炭合作前景,宋魁开门见山地表示,煤炭合作将成为中俄合作的新热点。对中俄煤炭合作,宋魁提出了以下建议。中俄两国在石油、天然气以及电力等能源领域达成了一系列合作协议。
中俄加强煤炭合作,一是通过贸易渠道增加从俄进口煤炭。在煤炭合作方面同样如此,在对华出口煤炭时,俄罗斯要求中国对其煤炭生产实施的改造给予支持,并在煤化工方面要求技术合作。
二是企业走出去,在俄开发煤炭矿产,获取产品分成。四是注意规避煤炭合作风险。
详细了解俄罗斯煤炭出口港口、铁路运输能力,煤炭种类、质量和价格等,探讨俄罗斯煤炭出口中国的可持续性。目前,虽然俄对外国特别对中国合作开发其资源存有一定戒心,但是,俄能源的发展原则是国际合作。